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6月18日

文人画中的寒山拾得

阅读数:16965   本文字数:3452

寒山、拾得,是独特的中国隐士文化的缩影,也是天台山文化中最深层的意象。他们是彻底的隐者,连真实的姓名都没有留下。随着寒山子诗歌的传播,其意境空灵的山水诗,自我怡然的隐逸诗,通俗明快的谕俗诗,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青睐,其影响超越时空,寒山、拾得成了历史上的“著名隐士”。

寒山与拾得除了留下了诗歌,没有留下真实的身世,所以,不可能留下他们本来的形象。但作为传奇式的人物,寒山拾得的人格魅力逐渐超越他们的宗教地位与诗歌成就,获得文人士大夫和民间的普遍喜爱。寒山拾得很早就进入画家的视野,以具象化、个性化的面貌呈现。以寒山拾得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最初见于绘画,从文字记载来看,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经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千百年来,历代无数画家用画笔描绘“寒山拾得”,寒山、拾得这两个面目模糊的人物,在画家的笔下复活,面目也慢慢清晰。历代画家用自己的艺术想象不断塑造、丰满寒山拾得的艺术形象,“寒山拾得”成为画家们最喜欢表现的人物题材之一,产生了许多极富艺术价值的作品。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第一座高峰。文人画是相对于工匠画而言的,参与者都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在汉魏六朝时代已有文人从事绘画创作,但作为文人画思潮的出现,却是在北宋的中后期。苏东坡首先提出“士人画”(文人画)的概念,认为绘画是寄情寓兴的工具,作品要传达性情,反映出画家的品性,而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物,强调画家必须具备文学、书法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文人画的概念影响了整个绘画史的发展方向。文人画的特点是省略了许多描摹对象的细节,抽象出单纯的美,以笔墨直写胸臆。作为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文人画在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画风。元代由于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不平等政策,使大批汉族士大夫失去由儒入仕的门径,即使少数文人受到任用,其政治抱负也难以实现。这种矛盾的心理常常在艺术作品中得以流露,也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寒山拾得追求内心自由的文化形象在元代大量出现,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

宋元时期文人画家中,南宋大画家李公麟画过《寒山拾得图》,但真迹已不存,现藏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李公麟风格的作品,是宋代佚名画家摹仿李公麟白描手法临摹或创作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传为李公麟的《四睡图》,可能是元代画家的临本,从中能感受到李公麟清劲圆匀行云流水的风格特征。

最著名的《寒山拾得图》文人画家当推梁楷与颜辉。梁楷是南宋画院的著名画家,他有两种绘画风格,一种是从其师贾师古那里继承来的李公麟传统,另一种是风格独特的泼墨“减笔”画,其绘画题材主要是道释人物。藏于日本MOA美术馆的梁楷《寒山拾得图》,是一幅泼墨人物画的杰作,笔墨铺陈较为具体,却粗细兼具,神采飞扬。画家以饱含水分的笔墨,扫描出二仙童的散发,两痕凝炼的淡墨细线代表了人物的肩臂和背部,粗大的破笔扫描出衣袍的下摆和袖身,若断若续,似缀似连,勾勒巧妙,结构准确,寓意无穷。梁楷是一位性情豪放、行为诡异的画家,喜好饮酒,常常酒后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泼墨人物显然已不是南宋院画的风格,是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发展,前无古人,开创了中国画笔墨的一个全新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禅画墨戏形式,与寒山拾得的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宋末元初画家颜辉,字秋月,能画人物鬼神山水,所作人物形象生动,有“八面生意”之誉。他是一位被中国画史埋没的画家,其作品也大部分流入了日本,在日本受评甚高,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日本东京博物馆藏有颜辉所绘《寒山拾得图》,此画曾为东山御物,从织田信长传至石山本愿寺。画中寒山躬身作揖,拾得拄扫帚而立,二人皆张口大笑。人物神情刻画得细致生动,诙谐之趣跃然纸上。人物衣纹用笔粗壮,实源于南宋山石之画法。其表现手法具有颜辉所特有的生硬的怪异感。颜辉是创作《寒山拾得图》比较多的画家,他还有一幅《寒山拾得图》,藏于日本大阪出光美术馆。近年,在台湾的书画拍卖中也曾出现一幅颜辉的《寒山拾得图》。苏州寒山寺的颜辉《寒山拾得图》,是“镇寺之宝”。另据诗人解缙记载,颜辉还曾在泰和普阁寺作有大幅壁画,其中也有寒山拾得,赞云:“两禅痴坐殊不惊,松阴露滴秋冥冥。寒山拾得笑何事,老佛垂发东南行。”可见二人也是傲笑自若的禅僧形象。

“南宋四家”中的马远、刘松年有传世的《寒山子像》和《拾得图》。宋元时还有一些作者不可考的《寒山拾得图》,都有比较强烈的禅宗色彩,如元代佚名《寒山拾得图》、《四睡图》,其笔墨技法带有对禅意的追求。再从一些留存下来的题画诗中,也可以获知其画中浓厚的禅味,如何梦桂有《岳帅降笔命作画屏四景诗》,其一即寒山拾得:“形模丑陋发鬅髻,留得生来面目真。拍手问谁能笑我,只今笑杀世间人。”从诗意看,屏风画上的寒山拾得与吕本中所见“唐画”、梁楷《寒山拾得图》类似,其“面目真”及“笑杀世间人”的精神明显受到禅宗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寒山拾得图》,继承了宋元的禅意传统,却逐渐向世俗化方向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收藏的明代蒋贵所作《寒山拾得图》,人物造型逼真,但已较少文人气质。寒山拾得没有了以往的狂笑与怪笑的表情,呈现出一种自制和胸有城府的微笑。他们的衣着打扮也一改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放任样貌,而转为一种面容清秀、体态飘逸的文人的儒雅姿态。寒山拾得走向了现实,也逐渐走入民间。

但是,徐渭的出现,塑造了明代文人画的又一座高峰,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奇才”,一生命运多舛,经历了少年屡试不第、仕途灰心,中年被胡宗宪招为幕府,屡建战功的得意,此后的精神失常、自杀、自残,进而击杀其妻而入狱的人生低谷。后虽被营救出狱,从此生活贫困潦倒。在凄凉的晚境中,他却创造了惊世的艺术。他的画水墨淋漓,前无古人;泼墨勾染,极富个性特征,开创了水墨写意一代画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徐渭《寒山拾得图》,是他一组人物画的其中一幅,因为是“睡僧”形象,使他的笔墨变得安静,线条显得平缓,与他画中常见的豪迈而放逸的激情略有不同。徐渭笔下的寒山拾得,已化身为童子的模样,这可以视为世俗化的影响,但画中仍然透露出浓浓的禅味。他还有《画两僮枕帚而睡疑是寒拾应人索咏》诗:“人间何日不尘土,扫到何年扫得清。输与天台双行者,睡弯笤帚午鸡鸣。”显示了他向往寒山拾得生活状态的文人情怀。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主流,在清代也是一个繁荣的时期,派生出许多流派。一些文人画家笔下的《寒山拾得图》,对宋元的绘画传统有继承,也有发展。美国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收藏的《寒山拾得图》,是清代画家罗聘的人物画佳作,“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爽利。罗聘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位全面的画家,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的《寒山拾得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披头散发,憨态可掬。借鉴了宋代画家梁楷的简笔画法,把寒山拾得“笑傲而去”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艺术色彩。

但总体而言,清代《寒山拾得图》的世俗化已是大势,不复宋元的气象。属于扬州画派的华岩是清代著名文人画家,他的作品里已然出现了民俗的隐喻。寒山拾得两人微露笑意,原本的狂放与潇洒已经不见踪影。画中着意表现的是两个人的互敬互爱,拾得携小童手捧荷花献给寒山,寒山若有所思,完全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画中还加入了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小童,礼品是通过他的手传递而不是由拾得亲自奉上,这就使人物关系更加趋向于礼仪性。而在文人画家黄慎创作的《和合二仙》中,寒山拾得长发垂肩、面露微笑,一个扛着带叶荷花,一个捧着竹编圆盒,盒子与荷花这两件“和合”的象征物跃然纸上。由于扬州画派主动融入艺术市场,在情趣上迎合市民需求,创作主题开始走向世俗,人物均是一派和气的笑容。

近现代的人物画,由于西方绘画的大量传入,出现了传统与现代两个绝然不同的领域。代表传统的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创作的《寒山拾得图》,继承和发展传统,仍然带有禅画的意味,同时融入了许多现实生活的情趣。而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代画家,强调以模仿、移植西方现实主义手法改造传统,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徐悲鸿的《寒山拾得图》形象,完全是两个人世间的真实人物,造型准确,形态生动,不同于宋元以来《寒山拾得图》中追求的禅意、狂放的自由精神,和明清时期的和合精神,向着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向发展。

(左溪)

 

本版图片/陈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