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2月04日

|||||||||||在民间 ||||||||||| ◇梵歌

古道上的美丽新山村

阅读数:1026   本文字数:2014

陈老师是我的忘年老友,每次回乡我们都会聚聚。这次我回来,陈老师说新的高速公路开通了,想去体验一番。

我们开车从西乡街头的高速入口进入崭新的杭绍台高速公路,时空仿佛挪移了,居然很难辨别道路两边的村庄。乡村和城市的距离不只是因为交通的便捷而缩短,眼前这些崭新的屋舍、道路混淆了乡村与城市的面貌。

我们没有设定目的地。老人怀旧,喜欢到以前的地方转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老师刚毕业时在临海教过书。还听说陈老师在寒假扛着自行车翻越安头岭回家的故事;二十出头刚工作的书生,大雪天,几十里的山路,肩上扛着自行车,需要走上一整天,后来遇上两位好心的村民,轮换着将他的自行车扛到了岭头,陈老师顺着山岭总算回到了崔岙老家。

在车上,我问陈老师,临海白水洋下车吗?以前回家翻山越岭,千辛万苦,现在回家不要半小时,一支烟都抽不完。可是,陈老师说,想去祥塘那边看看。原来,陈老师曾在祥塘的大路丁村学校工作过。我们的车子在雷峰出高速后穿过一个山洞,左转不到一里就是大路丁村,村子快在这个山坳的尽头了。

原来的县道公路在半山腰,道路从老车站的旧房子下面穿过。新的公交路牌立在原来的终点站上。大路丁村已经改名叫“友义”村,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在老车站停好车下来,有几个老人似乎认出了陈老师,客气地招呼。陈老师一边和他们说话,一边指着东面那座最高的山峰亲切地说,那座山叫大木勺,海拔八百多米,以前山上树木少,可以带着学生上去搞课外活动。当地的老人说,现在大木勺的山样太好,人已经很难上去了。天台方言“山样”就是山上的树木长势、植被状况。走在旧公路上,可以看见山沟两岸的山体分成了明显的层次。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腰下面以毛竹林为主,听说明年毛竹大年。竹林下面是成片落了叶的板栗树;板栗林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茶园。茶园被打理得干干净净,没有杂草;一行行的茶树,被修剪得整齐划一,郁郁葱葱。

大木勺一带的地理位置属于大雷山脉,是仙居、临海和天台的交界处。古道从东面山岗上蜿蜒而下,沿着梯田田埂进村,从村子里穿过。今天看似羊肠小道的石级踏道,当年算是大路,“大路丁”的村名由此而来。进村古道边,有一座孤立的小山包,山包上长满翠竹,这座山叫金钟山,上面有古老的炮台。很久以前,“黄沙强盗”在这里活动猖獗,搞得人们提心吊胆,谈匪色变。陈老师在这教书的时候,曾听当地的老人提起解放前土匪在大白天提刀带枪,到老百姓家里牵耕牛、抢粮食,而金钟山是古道上的制高点,炮台就是为了防御土匪骚扰。

友义村的屋舍全部分布在公路以下的山坡上,直到沟底的溪边。房子大部分是新盖的四五层建筑,依山傍水,独栋建造;一律的清水外墙,铝合金门窗。房子既有现代建筑的元素又保留着传统山村民居的特点。由南向北的溪流在村头处与东面的山涧汇流,从村中流过。陈老师说,这条溪的古名叫“莒溪”,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岸边的石凳上坐着休息的人。间隔的踏道连接道路和水埠,溪水清澈,有人在埠头浣洗,小水潭里有鸭子在戏耍、觅食。冬天水浅,水流几乎没有声音。让人猜想春暖花开,流水潺潺的情景。溪流中段,经过翻修的廊桥坚实稳固地横在水上,连接村庄的两边。穿过廊桥是干净整齐的村文化礼堂,里面是古老的“丁氏宗祠”,老人们在悠闲地看电视、打麻将。

走在村道上,不时有上年纪的人与我们打招呼,他们认出了陈老师,并热情地邀请我们喝茶、拉家常。

陈老师当年工作过的学校,已经被拆除,场地正在平整。一个中年人停下电动车和陈老师说话,原来他是陈老师的学生,名字叫清颜,尽管他自称是班级上的小捣蛋;可是,陈老师已经记不起当年的事情了。清颜说旧学校已经合并到新校区去了,这里被改成了茶叶市场,现在要改建扩建,他是基建的负责人。

我不知道这个村里有多少茶叶,更不知道深山沟里居然有茶叶市场。我向清颜探问,清颜指着山上成片的茶园说,光友义村就有上千亩茶园,周边村庄的还有不少。由于这一带山坳气候温和,茶叶发芽早,摘的都是早茶,天气暖和的话,正月就开始采摘。春茶基本在3月底采摘、加工完毕,清明前就上市。这里产的茶叶品种有白茶、黄茶和乌茶。村里几百户人家,很多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理茶园,如果按照价值计算,大约每户人家能卖个几万元。由此可见这个山沟茶叶市场的交易量。清颜说采购的客商以新昌、绍兴等地为主,还有宁波等其他地区。所以,新的市场要尽快在明年春季完工,以便春茶上市交易。

在深山沟底的友义村,我们看见岁月的影子,大半个世纪,古道的石级“大路”被进山公路取代,现在公路又被高速公路取代,山村经济与大市场的经济脉搏日趋同步。不管外界怎么变化、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到这个村落,当地淳朴的民风不曾改变,而村民的生活一直向前。

我们谢绝了清颜的午餐邀请,而与他的一番交流,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个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的村落,与其他一些无人居住、旧屋破败的山村情况不同的原因。一双双勤劳的手,在同样的土地上种出了不同的收成;友义村村民安居乐业的生活,似乎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种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