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2月09日

|||||||||在民间 ||||||||||| ◇胡建新

糊辣沸与元宵节

阅读数:1424   本文字数:1375

陈翥 摄

 

在台州大部分地区,元宵节一般在正月十四过。其他地方都是正月十五过元宵。天台当然也不例外,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吃“糊辣沸”闹元宵的习俗,却是天台的一大特色。

天台的元宵灯会从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八落灯,其中十四夜是高潮。

春节期间一过正月初八,家家户户就准备挂灯了。到正月十二,全城百姓不分贫富,都在自家门前沿街架起竹棚,到正月十三这天将灯笼挂上去。十四夜,满城百姓上街观灯游玩一直到深夜,那一天的晚餐和夜宵都是“糊辣沸”。

天台人为什么在正月十四吃“糊辣沸”?我一直不知道,大人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有一年夏天,我在中山路老街漫步,在两位老人的闲谈中,我听到了关于天台人吃“糊辣沸”的由来。相传南宋景定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晚上,大街小巷挂满了各色花灯,市民兴致勃勃地逛街观灯。这时,一位从金兵铁蹄下逃难到江南的老艺人,带着孙女到天台卖唱糊口。由于长期奔波,劳累过度,晕倒在街上。附近一位老大爷见状,立即舀了两碗“糊辣沸”送去。祖孙俩吃完后,精神一振,眼前一片明亮,连连说道:“亮眼糊!亮眼糊!”从此,天台有了正月十四吃“糊辣沸”的习俗。

欢乐的“十四夜”,热闹的时间都要延续到后半夜,千家万户的夜点心一律都是“糊辣沸”。家庭主妇们选用玉米粉、糯米粉、山粉(蕨粉)其中一种,加各种配料如笋、香干、精肉、香菇、花生米等,一边搅拌一边煮成鲜香可口的“糊辣沸”。当晚,全家团聚品尝,也会邀请亲友邻居共享美食。同时,十四夜这一整个晚上,每个人都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因为这是“灵夜”,讲了以后会应验入邪的。每户人家还将所有房间的灯都点亮,灯火通明,照得老鼠无处藏身,五谷丰登。

一年复一年,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蛰居在县城里,有喜悦,有羞愧。我的老家在泳溪,与宁海县交界,说远也不远,但平时如果没有要紧的事情,我通常也不会回家。小时候经常想着往外面跑,总感觉外面的世界好精彩,现在人到中年,忙工作、忙养家,乡下老家成为日思夜想的牵挂。

当我回忆起老家过“十四夜”时,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就会出现在脑海中,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记忆犹新。记得庚子秋回家,一个五十开外,个头有一米七高的中年人,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忙里忙外,耕田种地。他是一个乐天派,薄嘴唇,口齿伶俐,经常几句话,就能将人逗笑。

当年他还是一个大男孩,在十四夜赶道地,他在自家吃“糊辣沸”后,一家一家吃过去,吃到这家的小孩,也会跟在他后面,越跟越多,最后足足有二三十个“孩子兵”,浩浩荡荡地穿行于狭窄的巷弄,还有朗朗上口的歌谣飘散在山村的上空。我也是这支队伍中的其中一员,感觉那是童年时最快乐的娱乐活动之一。

对于我们这群孩子兵的到来,家家户户都特别欢迎,请我们吃“糊辣沸”。据说吃得越多,以后眼晴就越亮,就凭这一点,我们都吃到差点撑肚子了。

在我们泳溪,十四夜还有特殊的民间习俗,结婚多年没有生育子女的家庭,村里的人会拿着扫把丝,去她家“打生”。个子矮小的人,钻到狗洞里,人们在外面拔一下就会长高。

就这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直到三更半夜才会散掉,各自回家。慢慢地,大家都长大了,我们都不玩这些了。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娱乐活动变得丰富了,住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淡了,夜空中的星星更寂寥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的青壮年不断涌向城里务工,孩子们也去城里读书,乡下的元宵节恐怕会越来越冷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