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4月13日

|||||||||和合文化在天台 ||||||||||| ◇ 张乐之

寒山拾得话和合

阅读数:1311   本文字数:1723

陈翥 摄

 

在智者大师、司马承祯之后,还有一位来自大唐帝国的世家子弟,默默隐居在天台山西部的寒岩,歌吟长啸,与佛道两家的方外高人交游,这位神秘的隐居修行者,并未向世人透露自己的名讳,后人就以他的隐居之地作为他的名号——寒山子。

寒山子留下的三百余首诗作,表明了他在文化上开放包容的多元化立场。最初,寒山子是熟悉诗文经艺的儒生,看破红尘之后,浪行天下,隐居山林,既通黄老仙术,又擅佛家禅理,与国清讲寺高僧丰干、拾得成为好友,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和合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象征着天台山成为儒释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和合圣地”。

寒山子是唐代著名的隐逸诗人,也是开创三教圆融之路的修行者。儒家称其为圣,道家称其为仙,佛家称其为菩萨。

从余嘉锡、胡适等学者的考证和各种有限史料的记载中,大约可以确定,寒山子主要生活于盛唐和中唐时期,影响力从晚唐就开始显现。根据他自己的诗作描写,他应该是咸阳人,出生于普通的官宦家庭,曾经饱读儒家诗书,科举不利之后,开始隐居田园生活,后来家庭发生变故,加上安史之乱的爆发,寒山子独自南下,最终落脚天台山寒岩。在天台山期间,他出道入禅,仙佛兼修,同时创作了最具有多元化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成为后人崇仰的一代修行者。

寒山子身后,晚唐时期,曾在天台山修行的著名道士杜光庭,所撰《仙传拾遗》记录:“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对寒山子诗》七卷,注云,“天台隐士。台州刺史闾丘胤序,僧道翘集。寒山子隐唐兴县寒山岩,于国清寺与隐者拾得往还。”北宋释赞宁所撰《宋高僧传·寒山子传》记载,“乃令僧道翘寻其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三百余首。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后曹山本寂禅师注解,谓之《对寒山子诗》。”曹山本寂是晚唐五代禅宗高僧。他也发现了寒山诗对于佛教尤其是禅宗的重要意义,亲自对寒山诗进行了注解,分为七卷,流行域内。可惜的是,曹山本寂的七卷本,与徐灵府的三卷本一样,都湮没在历史的浩荡风烟中。

不过,《对寒山子诗》书中第一次出现了著名的闾丘胤序。在闾丘胤序言中,主角自然是寒山子,出现的其他人物分别是丰干、拾得、道翘等。有人怀疑寒山子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我觉得从史料来看,这是无可置疑的,而丰干、拾得等人,相关史料就少了许多。

现存世的最早寒山子诗版本是南宋淳熙十六年国清寺僧志南刊本,书后有释志南所撰《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糅合了闾丘序和《祖堂集》《古尊宿语录》《景德传灯录》等有关记载。出现的人物,除了丰干、拾得、道翘以外,还增加了沩山灵祐、赵州从谂两位禅门高僧。

寒山子生前,曾经对自己的诗歌进行编集,“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寒山子诗最初为寒山子自编,总数六百首,分体编次,其中五言诗五百首、七言诗七十九首、三言诗二十一首。至于书于林间树叶和村民屋壁上,只是寒山子在创作过程中的个人习惯,用当代眼光来看的话就是行为艺术罢了。寒山诗大部分具有宗教色彩,语言是老百姓说的白话,还有方言俚语,受到普通民众欢迎,但正统文人却长期未曾重视。直到清朝,寒山诗才被正统文人接受。雍正皇帝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收进了寒山诗。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共收二千二百多位唐代诗人,寒山诗被列为释家诗之首。

到了民国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寒山诗受到充分重视。“五四”新文化健将胡适对寒山产生了很大兴趣,花了一番工夫来考证他的生平年代,认为寒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诗人之一。

《法丐》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凯鲁亚克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他和英文《寒山诗》翻译者史奈德的友谊。书中写他如何听史奈德宣讲寒山精神,翻译寒山的诗。在《法丐》中对寒山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描写,把美国人理解的寒山精神发挥到极致。这可以说是西方人通过寒山这个人了解到的东方精神、看到的东方世界。寒山子因此成为了西方嬉皮士运动的精神偶像。

寒山子,由入世而出世,以儒生学道习禅。在他身后,影响力从道教界、佛教界,逐渐又回到了世俗世界,由出世而入世,这是一个圆满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