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0日

|||||||||在路上 ||||||||||| ◇杨卫武

大木勺山

阅读数:995   本文字数:1844

 

一大早,我们一行八人,驾车自县城出发去雷峰乡状塘村。村庄位于溪流两岸,房屋依山而建,犹如山城。大木勺山就在状塘村的东边。

流经状塘村的大头岩坑,伴着春天气息,溪水中飘着花瓣。我们一行经过村八景之一的“东澜争胜”,走过溪面上的一个混凝土桥。再走过石矴步,只见溪潭一个接一个,圆的、方的、长条形的、菱形的,各种形状都有。忽见几块岩石高耸,中间夹着一条狭窄的路。往前看,是一个圆形的山潭,当地人叫青潭。潭边,恰到好处地点缀着各种野花和绿树。潭水清澈,石斑、黄刺头等溪鱼,悠闲自在地游动着。我忽然想起柳宗元名篇《小石潭记》中的意境。这里环境宁静,水质非常好,是村里饮用水源。

往上走,转过几个山弯,我们才真正地进入大木勺山。前方,有一块巨岩兀立在山中,俗称打卦岩。岩内有九间洞。岩旁有山泉涌流,有石块可供坐歇。恰恰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听老一辈人讲,附近山上,曾经有刀耕火种的年代痕迹。刀耕火种,即村民自带砍伐工具,在整座山四个方向,砍伐山树柴草,形成隔离带。把山中树木柴草成片砍倒后,有序地铺在山上。选择晴好日子,从山头开始点火,一时烟尘漫天。烧火结束后,留下烧熟了的柴火灰做肥料,在山上种玉米。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村民都要从附近弄来竹木,做成床架,上铺草席,就睡在这里,看护着玉米。他们用山石搭起土灶,用山上的木柴烧火,引来泉水做饭炒菜。他们主要是防着野猪,玉米出苗到成熟季节里,野猪会经常来破坏。他们每晚都会点起竹片火把挥舞着,敲锣打鼓,还点燃鞭炮。在半夜三更炸几个响炮,野猪怕光怕声响,吓得不敢来了。

打卦岩前有一石块平坦如舞台,村民劳作之余,就在这里举行文娱活动,爱好唱戏的人,就在这里吊嗓子,练基本功。他们把唢呐、锣鼓、胡琴等都带过来,顿时,乐声响彻山谷,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热闹场景。听说有一位壮士,每次唱戏前,不需化妆,只要喝一口烧酒,上前三声喝,脸上会出现关公、曹操、包公等脸谱,引来旁人的鼓掌喝彩。这位壮士每到农闲,都被邀请去戏班演出,特别是正月,出远门演出,曾名噪一时。

往上走,路旁柴木挡路,需用柴刀开道,再上去,见一平坦地方,四周全是毛竹,叫金竹湾。之前,村里每户人家会分到这里的一块竹园山。为防止毛竹被偷,各户人家拿墨汁,在属于自己的毛竹上写上名字。

每年春天,我们都来这里挖笋,挖来的笋装在蛇皮袋里。我们从家里带了年糕腊肉等食物,中饭就放在这里的柴火灶上烧,干毛竹和木柴烧起来的饭菜最好吃。灶膛里透出通红的火焰,整个山厂中飘荡着猪油渣的香味,不一会儿炒年糕就烧好了,每人一碗,坐在山厂前津津有味地吃。我吃了好几碗,休息一会继续挥动锄头,因为这是耗体力的劳动,我还是想尽量多吃,这样才能撑得住。

杨金志阿伯当年就住在山厂里,每天都要巡山,担心山里的竹木被人偷走。空闲的时候,他在山厂旁边种些青菜、萝卜和其他蔬菜。山厂前面的小坑上,会架上毛竹和竹帘棚子,在旁边地里种上蒲瓜,蒲瓜藤会绕上毛竹棚子,一个个灯泡形的蒲瓜,高高低低地挂着,风一吹就会来回晃荡,非常好看。过一段时间,蒲瓜成熟了,需要吃时,就摘下一个切开,放到锅里煮熟,吃起来特别鲜甜。有的蒲瓜会一直挂在藤上,等蒲壳木质化了,就把它固定好。用钢丝锯子对半锯开,瓜籽儿做种,对半破开的蒲壳就成了舀水的瓢,俗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讲的就是这个。还记得山厂的坑边有一株野藤梨,黄褐色的果子挂在树上,甚是喜人,藤梨果摘下,酸得要死,不能马上食用。须放在松毛针上,等过一些日子后,才会逐渐成熟,这种野生藤梨甘甜多汁,据说有防癌功效。旁边还有红红的山楂,住在山里,是饿不死人的,我想那才是真正的隐居生活。现在,金竹湾的山厂还在,杨大伯早已搬家。竹林没人管理,一个劲地疯长。

大木勺茶场下有一大奇观,谓之美人瀑。站山中观瀑,一位妖娆美人仿佛出现在眼前,这景点是由本土摄影家范旭初发现的。这深山美人瀑,不因环境的孤寂、险峻,也要勇敢绽放自己的美,可谓刚柔相济。

到了中午,我们在山溪边,用山石搭了一个简易灶,在周边拾树木松毛针,点火开始烧泉水。然后找了一块平地铺上塑料布,包起了水饺。不一会儿,山泉水开了,赶紧下水饺开煮。不久,饺子熟了,我们在树下吃着饺子,听着溪声,有说有笑。这是在城里体会不到的山野之韵味。有时候,人需要换个不同的地方生活,在大木勺山上,我们得到了愉悦的体验。

站在山顶,只见前方一座座大山此起彼伏,山溪十八弯,风声鸟声不时响起,令人心旷神怡。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探幽、驴行,让藏在山岙里的大木勺山被更多的人认识,那是多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