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2日

请收好这份防诈指南

老人如何防诈骗

阅读数:878   本文字数:851

通讯员 杨日龙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诈骗分子常常将老年人作为“下手对象”。那老年人如何提高防骗意识呢?根据针对老年人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警方总结了防范攻略,请收好这份防诈骗指南!

 

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告诉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假的通缉令。随后,为了让你自证清白或声称保护你的财产安全,要求你把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户里。

防范攻略: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首先不要慌张,更不要去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从不会使用电话办案,更不会让任何人把钱转到所谓的监管账户。遇到此类骗局做到“三不”,即“不听、不信、不转账”,就可以一招制敌。

 

理财诈骗

骗子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或理财公司人员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你信用卡欠费、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及传销等,骗取你的信任,诈骗你的本金。

防范攻略:牢牢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购买理财产品要到正规金融机构才安全可靠。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只要不贪心,多留心,定能识破骗子的把戏。要牢记未经电话或见面核实的转账要求一律拒绝,多方核实对方身份,以防受骗。

 

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都很重视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为达到诈骗目的,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夸大产品功效,实施诈骗。

防范攻略: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伪劣的保健品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面对各种骗术,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的念头,多个心眼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