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17日

漫谈《昭明文选》

阅读数:1679   本文字数:1578

陈翥 摄

 

经历前朝兴衰的梁武帝,励精图治,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开设培养寒门子弟的“五经馆”。梁武帝重视儒家思想,亲自编写《春秋答问》等书,来解答臣子们的疑问,为好学之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受其影响,王公贵族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太子萧统负责的《昭明文选》(时称《文选》)编选工作也开始了。

萧统和他引纳的才学之士们把我国先秦两汉以来文、史、哲混同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辨析、归类、整理。按照“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遴选作品。这标志着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特征的认识和文体范围的区分日趋成熟。

《昭明文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它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选入的多是典雅上乘之作,成为后人学习诗赋的范本。因此,《昭明文选》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李白、杜甫,到陆游、朱熹、曾国藩,乃至当代学者钱钟书,都对《昭明文选》给予高度评价。直到今天,《昭明文选》中的作品不时被选进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语文教材里。

作为天台人,自然关注入选《昭明文选》的《游天台山赋》一文,作者孙绰时任永嘉太守,乃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值得一提的是在《昭明文选》六十多首赋文里,仅此一篇是描写游览山川风物的,而且写的就是天台山,毋庸置疑,这是天台山的幸运。

《游天台山赋》文章序言就不同凡响:“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继而以“方丈、蓬莱”相对“四明、天台”将读者带入缥缈神奇的意境。“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美好的想象将天台山风光抽象升华,作者明确表达了要摆脱俗务羁绊,游山玩水,享受奋笔抒怀的隐逸生活。孙绰觉得险峻的天台山比遥远的昆仑更有魅力,认为天台山的神奇险峻是神明所赐。因此,以夸张的手法赞美“结要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嶷。应配天以唐典,齐峻极于周诗。”作者急切地向世人展示天台山的两大奇观:“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随着攀援的脚步缓缓升高,作者的思绪像长了翅膀,琼台、石桥、飞流、楢溪、古松、藤萝、青苔等景物被串连起来,飞翔的鸾鸟,美妙的凤鸣,纷至沓来,神奇壮丽。

孙绰在此文中大量借景抒情,避世之情溢于言表,他羡慕“王乔驾鹤”“应真飞锡”,像做梦般的“驰神辔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他要沿着伏羲、神农的脚印,追寻老庄的踪迹。神而往之地把天台山当成了“不死之福庭”。后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颇有孙文神韵,两人的思想也十分类似,李白俨然将天台山当成了“且放白鹿青崖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心灵放飞之地。

孙绰自己也认为《游天台山赋》是倾注心血的,他曾对友人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北京大学教授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说:“孙绰《游天台山赋》,词旨清新,于晋赋最为特出。”

可以说《游天台山赋》是天台山的金名片,它独一无二地摆放在《昭明文选》这个展台上,对于后世高僧大德隐居天台山传道讲经、对于文人墨客特别是盛唐诗人寻访天台山,无疑起到了指引作用。隋、唐以来,许多文人学者对《昭明文选》从注音、释义、考证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初唐开始更是有了“《文选》学”。继之,宋、元、明、清各代专家的研究著作,至今可见有九十多种。这种经久不衰的关注,推波助澜,促进了《昭明文选》内有关作品的滚动传播。

饮水思源,在此,我们似乎不该忘记梁朝那位儒雅、慈悲、仁义、不骄不奢、勤勉谦卑的《文选》编纂者昭明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像一颗绚烂的流星划过华夏文明的夜空,有人痛悼:“天夺昭明,梁祚不永。”但值得后人欣慰的是由他编纂的《昭明文选》流传至今。

如果我们把天台山比作一位神秀的佳人,那么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就像佳人身上那一袭华美的衣裳,而《昭明文选》就像一艘璀璨夺目的航船,它驶过了历史长河,让文学的光芒照耀了一代代的文人学子。

(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