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31日
兴弘桃源文化 提升自我人生(下)
文/陶 济(省委党校教授) 图/陈翥
阅读数:497 本文字数:3859
晚唐重要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在苏州相识、相知、相友,既是诗茶知交,又是官隐知交,更是自我人生穷达皆辉煌知交。皮日休进士及第,地方从事。他十分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高扬诗文非治国病、为民利而发。他不仅无情揭露暴君贪官残酷掠夺农民的社会黑暗,而且激进痛斥暴君贪官极端为己私利的凶恶本性。他犀利地指出:“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又说:“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他甚至突破帝王专制集权政体,不顾生死性命宣称,对于暴君“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这是唐朝诗人中最为难得的民生最高音、人生最高音。陆龟蒙进士不第,曾为苏州、湖州从事。诗文愤慨世事,犹念民生,锋芒直指权贵和帝王。他反讽高官为求高功不惜人命:“莫叹将军逼,将军要却敌。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劳惜。”(《筑城词》)皮日体与陆龟蒙一起考察、品鉴、研究优质名茶特别是紫笋贡茶。两人在陆龟蒙自己经营的顾渚茶园,以《茶坞》《茶人》《茶笋》《茶舍》《茶籯》《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题,和诗联唱。不仅把茶旅、茶研、茶诗交融和合,而且把茶饮之风及其茶饮文化与隐逸之风及其隐逸文化融为一体。两人结伴穿越吴越、杭越、台越,穿越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
继皎然之后,皮日休与陆龟蒙深入考察、品鉴、研究源自天台华顶茶和华顶药的天台会稽四明三山茶系和药系,特别是天台山道茶及其道茶文化和天台山道药及其道药文化。皮日休有诗:“茗炉尽日烧”(《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共开华顶药”(《寒夜文宴得泉字》)。两人礼敬和拜谒国清寺、桐柏山玉霄宫等佛寺道宫。皮日休在诗中说:“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陆龟蒙则在和诗中说:“松间石上定僧寒,半夜楢溪水声急。”皮日休在诗中说:“闲迎仙客来为鹤,静噀灵府去是龙。子细扪心无偃骨,欲随师去肯相容。”(《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陆龟蒙则在和诗中说:“天台一万八千丈,师在浮云端掩扉”“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魂问灵威。”两人既崇道,又敬佛,和诗送高僧游天台。皮日休说:“讲散重云下九天,大君恩赐许随缘。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陆龟蒙说:“应缘南国尽南宗,欲访灵溪路暗通。归思不离双阙下,去程犹在四明东。”(《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他们不仅把茶饮文化与隐逸文化融为一体,还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融为一体。
皮日休和陆龟蒙在把茶饮文化、隐逸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融为一体中,开发、拓展、提振、深化自我一生穷达皆辉煌的人生文化。陆龟蒙认为,人生之路和穷达之道不能仅靠潜心隐逸,还要深处践行。他在诗中说:“闲窥碧落怀烟雾,暂向金庭隐姓名。珍重兴公徒有赋,石梁深处是君行。”(《和袭美送孙发百篇游天台》)皮日休的桃源诗作更是语出惊人。诸如:“分明似对天台洞,应厌顽仙不肯迷。”(《虎丘寺西溪闲泛三绝》)又如:“草香石冷无辞远,志在天台一遇中。”(《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尤其是:“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到明香。”(《夜看樱桃花》)天台桃源刘阮遇仙与其说是虚构的喜剧,不如说是现实的人生悲剧。“刘阮不知人独立”,没有自立自主,人生被动受制,无论受制于仙还是受制于人,终究失去人的独立和自由,势必是空欢喜的悲剧,势必是空清淡的穷达。千万千万,“应厌顽仙不肯迷”。时隔不久,皮日休毅然参与黄巢起义,断然抗击暴君权贵。失败以后,下落不明。陆龟蒙从此弃官,退隐田园。一心一意研究和开发农业生产和技术,编撰农学专著《耒耜经》。晚年朝廷高仕诏征,他绝离不仕。自我人生穷达皆辉煌,皮日休和陆龟蒙践行一生、殊途同归。他们不仅把天台桃源与自我一生紧密联系,而且丰富、充实、深化桃源之风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唐朝覆灭前夕,开发、拓展、提振、深化自我人生穷达皆辉煌的天台山唐诗之路及其人生文化。鲁迅先生洞察秋毫,高度评价说:“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门底桃源 作为在我
贯休和齐己是唐末著名高僧、诗僧、茶僧。贯休七岁在婺州兰溪出家,青少年时期精通佛典奥义和精工诗茶书画初露头角。避乱寻隐,贯休穿越天台山、四明山、会稽山,穿越台越、杭越、吴越。他在诗中记述一路的战乱灾难和经济萧条:“孤城数合烧,烽烟终日起。”(《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送僧归剡山》)他以诗上书地方主政者迅速恢复正常秩序、重兴民生家业:“尽愿回清镜,重希在此条。应怜千万户,祷祝向唐尧。”(《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他揭露和痛斥导致国有九破、民受八苦的贪官污吏,盘剥百姓而骄奢挥霍。有诗:“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平生眼力悭。地占百湾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题某公宅》)
贯休潜心长居深隐天台山,与僧友、道友、隐友、官友、诗友、茶友往来交流。他在诗中说:“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春山行》)“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送僧游天台》)“终期华顶下,共礼渌身师。”(《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送僧归天台寺》)他以陆羽独创的风炉烹茶品饮,清心养性,读经悟禅,隐中悟道,佛道心性双修。他在诗中说:“境清僧格冷,新斩古林开。旧隐还如此,令人来又来。岚飞黏似雾,茶好碧于苔。但使心清净,从渠岁月催。”(《题灵溪畅公墅》)他在诗中突出并且强调:“仙有遣踪在,人还得意无”“冷立千年鹤,闲烧六一炉”“贤圣无他术,圆融只在吾。”(《寄天台道友》)贯休并没有忘记天下世事和自我人生,在佛、道、隐、诗、茶互联、互补、互动、互通、互化的交融和合中,探求和践行、提振和深化自我一生的穷达皆辉煌。后为吴越国王的钱镠出任杭州、台州刺史,一统浙西、浙东两道的十四州。贯休从政局面渐稳定、经济逐步复苏、民生有所改善,致诗祝贺:“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镠器重贯休,以图帝业,要求贯休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看穿钱镠野心,大义凛然地宣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拂袖而去的贯休,避离逼从与加害,长途跋涉西入四川。时念天台,终老蜀地。他在诗中说:“手把新诗说山梦,石桥天柱雪霏霏。”(《题兰江言上人院二首》)“莫讶题诗又东去,石房清冷在天台。”(《寄题诠律师院》)尽管受到蜀王礼遇,贯休当朝讽刺和斥责现场权贵:“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贯休是唐末著名高僧,却在天台山不求僧侣阶位,长于佛道心性双修,恪守穷达皆辉煌的自我人生,从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交融和合入手,开发、拓展佛教文化、道教文化、隐逸文化、茶饮文化、人生文化互联、互补、互动、互通、互化的圆融和合。贯休在唐朝覆灭之际,提振和深化天台山唐诗之路及其人生文化。
诗僧、茶僧齐己早年失去双亲皈依佛门。在南岳衡山师从高僧德山修禅得法,名声大振。齐己非常敬仰和崇拜智者大师及其开创的天台宗。他追寻智者大师的行踪和法迹,云游江南各地,广结僧友、道友、官友、隐友。一生往返衡山南岳与台岳,长期驻锡天台山。不仅穿越吴越、杭越,从会稽山、四明山到天台山,而且穿越浙闽山地,从温州永嘉、台州临海到天台山。有诗:“东越常悬思,山门在永嘉。秋光浮楚水,帆影背长沙。城黑天台雨,村明海峤霞。时寻谢公迹,春草有瑶花。” 《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
齐己把以天台山为中心的天台会稽四明三山认定为一个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相互融合的全域整体,一个以永嘉为山门、天台为中心、天台三山为腹地的全域整体,一个从东晋到隋唐不断开发和拓展的全域整体。他以“东越”指代以天台山为中心、天台宗国清寺为龙头的天台会稽四明三山。他甚而把台岳与衡岳山水相连、人文相连、信仰相连、茶饮相连、隐逸相连。从衡岳到台岳,他在诗中说:“南行又北回”“归思在天台。”(《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从台岳到衡岳,他在诗中说:“相思应北望,天晚石桥头。”(《送刘秀才南游》)齐己一生修持、作为、声望的鼎盛时期,是在天台山。他与僧友:“欲归师智者,头白路迢迢。”(《怀天台华顶僧》)他与道友:“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寄南岳诸道友》)他与官友:“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寄酬秦府高推官辇》)他与隐友:“门底桃源水,涵空复映山。高吟烟雨霁,残日郡楼间。”(《寄何崇丘员外》)他独自默坐:“冥心坐满蒲团隐,梦到天台过剡溪。”(《默坐》)他寻访寒岩隐逸诗僧寒山子:“莫问休行脚,南方已遍寻。了应须自了,心不是他心。”(《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齐己好茶爱茶。既喜爱衡岳茶,又深爱台岳茶、酷爱华顶茶。他在诗中自嘲自乐,不无调侃,经常问石桥僧索要华顶茶,反被索还衡岳茶:“石桥僧问我,应寄岳茶还。”(《送人游衡岳》)齐己一再表明、一再诉求终老天台、回归天台:“终说将衣钵,天台老去休。”(《赠无本上人》)晚年避乱,齐己步贯休后尘西往四川。途中受阻,留居荆州。不顾年迈,身心全赴,出任荆南道僧正。不仅主持修复荆州佛门在会昌灭佛浩劫中的累累创伤,而且说法传扬天台宗无情有性的中兴成果。在僧众拥戴中,圆寂于江陵。其间,思念天台山不尽,追忆天台山无限。身在长江边,心在天台山:“窗外风涛连建业,梦中云水忆天台。”(《秋夕言怀寄所知》)齐己与贯休何其相似乃尔,在唐朝覆灭之际,提炼、提振、提升以天台山为中心天台会稽四明三山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隐逸文化、茶饮文化、人生文化,并且互联、互补、互动、互通、互化而圆融和合,从而开发、拓展、提振、深化自我人生穷达皆辉煌的天台山唐诗之路及其人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