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31日
|||||||||在民间 ||||||||||| ◇闲云
中山路的市井风情
阅读数:1272 本文字数:2046
陈翥 摄
中山路是天台的一条老街,一条老街的面孔往往给人一种沧桑感,总有许多往事沉淀其中。潜入那些木门的条纹中,那样随意,那样自然,如同一位老人,将所有往事都融入那深深的皱纹之中。
中山路是属于百姓市井的,因为其中有许多古韵犹存的老宅,花楼民居群就临街而建。中山路也曾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商店鳞次栉比,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也是熙熙攘攘赶集的人群,那些老字号的兴衰都写在那些褪色了的招牌之中,杨茂林、陈隆兴、聚星堂等老字号商店虽然现在都已关门,但在老一辈人心中依然记忆犹新。
中山路也是百姓生活的场所,小城的人们都到这条街上赶集。它也是人们精神的依托之地,人们到观音堂烧香许愿,心里就踏实得多。它还是人们与祖先交流的场地,人们将许多祠堂建在了这条老街上,建在了他们生活的场所周围,如陈氏宗祠、裘氏小祠堂、杨氏宗祠等,作为一种族姓象征的祠堂凝聚了一个族姓的力量,一个大家庭的相互依存,这些祠堂现或改建,或倒塌,或修缮一新。中山路就这样承受着岁月的风雨,一路走到现在。
一条老街的历史都浓缩在各个时期不同的街名中,中山路在三国时期天台置县时就已显露出了它的雏形。在以后的时光中,不断扩展,直至明初就已形成了现在的街区格局,只不过它的街名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其中蕴含着某个时代天台人对这条老街的理解与期待。
明嘉靖年间,以当时的县衙为中心,其东称为泰宁街,其西称为永清街,也就是现在的中山东路和中山西路,“泰宁”与“永清”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国泰民安生活的向往。到了民国时期,改名为东大街和西大街,之后不久,又有了一个新街名——中山路。这个街名一直用到1966年,后来又称红卫街,1982年,恢复了旧名中山路。现在的中山街的坐标已不再是县衙,而是劳动路,以劳动路为界,其东为中山东路,其西为中山西路。
当年永清门外就是临川桥,俗称西桥,就有了西桥头这个地名。西桥头以西的街,就被称为桥上街,这条街现属中山西路的一部分。临川桥位于永清门外,横跨赭溪,为南宋时期县令王琰建造,王琰为江西临川人,故名临川桥。现存临川桥为康熙六年重建,系三孔石拱桥。桥上街东西走向,从临川桥至廊汤头地段比较热闹。桥上街虽处于城外,也是天台繁华的商贸区域。
昨日的繁华和昌盛有时就停留在具体的某件旧物上。老街上的老店多已停业,旧时门前的石柜台还在,柜台的台身为石板,台面为木板。卸下门板,将货物摆上门前的石板柜台上,中山街的一天就开始了。店门之上挂着写有商号的木框,木框上钉着洋铁皮。当时中山路上许多商店都是将商号写在这种铁皮木框上。铁皮木框上面有一根绳子,平时铁皮木框就挂在一楼的店门上,路人可见写在上面的商号。一旦下雨,放下铁皮木框,就如同一个雨蓬,可挡住雨水,免得雨水泼进店堂。在中山路上,现在我们都还能看到许多这样的铁皮木框,只是写在上面的商号都已褪色。
老街的清晨从早饭摊的热闹声中开始,来早饭摊吃早饭的都是街坊邻居,摊主都知道客人要吃的食物。一碗豆浆,或甜或咸,一只麦饼,是肉是菜,也都不用客人特别说明。那些打包带走的顾客,食物基本是为家中的小孩或老人准备的。坐在店堂中,要一碗豆面碎,放上一勺牛肉沫,撒上一些葱花,再要点小笼包,就是一份可口的早餐了。这样的早饭摊在桥上街就有许多,每一家都有其独特口味的早点。同寿堂隔壁的那家早饭摊只卖糕粘,门前放着一个木蒸格,蒸格内是刚出锅的糕粘,上面用一块软布盖着,用来称糕粘还是那杆用了多年的木杆秤。
渐渐地,老街上有了菜农的身影,他们担着竹篮,竹篮中是新鲜的蔬菜,有芹菜、花菜、山笋,自然也有玉米、番薯、冬瓜等,这些蔬菜还带着泥土的气味。有的菜农踏着三轮车,车上是满满的刚采来的蔬菜。卖溪滩鱼的总是那么几家,捕鱼的方式还是传统的鸬鹚,也有钓来的溪滩鱼。溪滩鱼的名字非常形象有趣,色彩斑斓的鱼叫石斑鱼,尾巴黄色的就叫黄尾巴,眼睛圆圆的就叫圆眼,有一种鱼嘴巴往上翘的就叫翘嘴。鱼肉的鲜美取决于溪水,长于清澈溪水的鱼,味道会好一些,所以卖鱼的人都会说鱼是在溪滩上抓来的。螺蛳青比较大,通常有七八斤重,于是摊主就将鱼分开来卖,鱼头单独卖,可滚豆腐,也可红烧。鱼肉或切片,或切块,鱼片可烧酸菜鱼,鱼块可做熏鱼。
菜农和卖鱼人就将菜摊设在临川桥上,赭溪的西岸有一块空地,那里也就成为了摆摊的好地方。西桥头的菜摊只是半日市,中午前人们就收摊了,所以来西桥头买菜的多是附近的居民,他们吃过早饭,来买些菜,图的是菜的新鲜。说是买菜,要是遇到熟悉的人,站在一边,也能说上一阵子。
老街的老房子门前,总有老人坐在那里,竹椅都已泛红。就坐在竹椅上打瞌睡,旁边还放着一个搪瓷杯,杯中泡着绿茶。搪瓷杯上印着几个字,那是某次会议或活动所发的纪念品。几位老人坐在一起闲聊,从家庭琐事到国家大事,都能聊上一阵,这种散淡随和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场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中山路的市井生活在阳光下徐徐展开。光影间折射着先辈生活过的印迹,是那么遥远,却又如此真实。青石板,沉淀着历史的痕迹,诉说老街的岁月故事。光阴在流逝,生活却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