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16日

|||||||||思故人 ||||||||||| ◇陈泽民

我的老校长

阅读数:2453   本文字数:1597

陈翥 摄

 

不久前,家住桥南的女儿告诉我,她从邻居家获悉,许万里先生走了,享年102岁!我感到很遗憾,一直以来想找个机会去老校长家拜望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但是想想许老校长是百岁高龄,安详离世,又替他的长寿和圆满人生感到欣慰!

抗战期间,在天台杰出乡贤、“五四”运动先驱陈荩民先生与其夫人阎振玉的努力下,上海私立育青中学迁移至天台。几年后,育青中学设立了平镇分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天台,周边新昌、嵊县、三门、临海、仙居、黄岩等地的学生也慕名过来求学。

我于1951年考入天台育青中学(总部)求学。当时校址设在小北门曹氏宗祠(即老人民医院)。总部面积不大,宗祠门槛很高。第一学期我在宗祠就读,后又搬到后司街信行寺和八佛庵。当时的学校主委(主任委员即校长)就是许万里先生。

许万里校长,精神抖擞,普通身材,脚步轻快,说话慢条斯理,和蔼可亲,深受学生爱戴。他出生在城里一户杂货商家,其父许吉波是新中国成立前县前街“宝昌南北货店”创办人之一,因诚信经商,名扬天台城乡。许校长年轻时,在本县多所学校当过老师。解放初期开始,他前后担任过育青中学、县第一初级中学、赤城中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培养和造就各类建设人才。育青中学相继建立了青年团、学生会和基层教育工会。建立助学金、减免费制度,调动了贫困农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我来自山区,因家庭经济困难,也申请了助学金,靠助学金读完初中,后来读了天台师范。

那时,办学条件很艰苦。在许万里校长号召下,师生自己动手,利用课余时间,在北门城墙上种蔬菜,解决蔬菜不足问题。后来挖掉北门到现在酒厂桥头200余米长的城墙,平整了城墙外边的坟地荒滩,建起了占地10多亩的操场,建起了平房,并砌起了100多米长的围墙。学校的教学成绩突出,尤其是政治思想工作,多次受到省、地、县文教部门和团县委的表扬。1951年到1953年,育青中学的规模发展到26个班,学生数达到1250人。这是育青中学建校以来的鼎盛时期,是育青中学解放后迎来的春天。1953年秋,高中部并入天中。1956年,育青中学由私立改为公办,校本部更名为天台第一初级中学。

我入学不久,因为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加上字写得还不错,被推选为学生会副主席兼学习委员,受到许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关爱和表扬。那时学校大门口有一块“育青黑板报”,我在许校长鼓励下,在学生会主席帮助下,独自揽下了出黑板报的任务。新中国的巨变、革命建设的理论、文史知识,包括师生的文章,都被我工工整整地抄在黑板报上。很多年过去了,有一次,一起参加我们同学会的许老校长还记得我当初出黑板报的情景,他跟我说:“泽民,你当年的黑板报出得很漂亮,逢下雨天,戴着一顶箬帽子,你也照出不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最难忘的在毕业典礼上,许校长亲手给我颁发了10元奖学金和书籍《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一支金星钢笔,一本硬面笔记本,作为奖励。我把它们放在家里的那个小木匣里,珍藏了好多年。老校长的鼓励,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工作一辈子。

我后来了解到,许老校长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伴贤惠善良,育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妻子和儿子不幸相继亡故。

许老校长强忍着悲痛的心情,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养生保健上来。他很乐观,也很健谈。不健忘,不糊涂。晚年的他喜欢骑自行车去城乡各地,看同事、访学生,并与大家聊聊天。在女儿担心和反对下,许校长后来改为步行,平时坚持手持拐杖走访老同事和历届学生。而这些历届学生家里的小辈们,在长辈的介绍下,很多都认识这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他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老师。大家纷纷称赞这位老先生真是“了不起”。我二舅范先府也是许老先生的学生。二舅在世时,和许校长经常有走动。许校长也曾来过我女儿家。

2018年12月12日,平桥中学(育青中学平镇部)举办80周年校庆,98岁高龄、鹤发童颜的许老校长还在子女陪同下出席典礼,给很多老校友留下难忘的记忆。

如今许老校长已驾鹤西游,和我一样,他的天南地北的“桃李”都很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