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8日
唱响和合“好声音”
我县加快推进和合圣地建设
阅读数:974 本文字数:3555
本报和合采访组
一人手捧礼盒,一人肩扛荷花,两个憨态可掬的童子画像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一千多年前,童子的原型寒山、拾得隐居天台山,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寓情山水,积德行善,达到了“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人与社会和合”的境界,被世人奉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尚和合、求大同。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和合文化能如此深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解好文化传承发展的“方程式”,答好文化当代价值的“新命题”。在和合文化发祥地,我县高擎文化大旗,坚定文化自信,重顶层设计,重转化发展,重社会参与,重物化、具体化、产业化。
我县发挥文化先行作用,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浙江”建设,把“和合”理念融入基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对外交流等各个方面,促进和合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产业更和兴、环境更和美、社会更和谐,有效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推进和合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我县建立了和合文化基金会,首批注入基金3000万元,实现实体化、持续性、高效能的运作。围绕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实施和合圣地打造工程、天台山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化遗产传承工程、天台山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2021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天台开幕,该次论坛确定天台为永久会址,县委书记杨玲玲在主旨演讲中说,我们将珍惜这一难得机遇,肩负起传承弘扬和合文化的历史使命,深化研究阐释,推动实践转化,加强国际传播,在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共同富裕中贡献更多天台实践、天台样本。
近年来,我县先后被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与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实践基地,被授予“中国和合文化传承基地”称号;天台山和合文化被列入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材。
张清秀 摄
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以“两山”理念开辟文明发展道路
寒岩今犹在,后岸已不同。
寒岩,是唐代诗僧寒山的隐居处,后岸村与之隔溪相望。守着一方好山好水,有上百年的时间,后岸人却以生命为代价吃着“石板饭”。
村民陈齐根是一名石匠,15岁进石矿,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几十载的辛劳,他的肺留下了病根。他说:“我这硅肺病还算是轻的,重的都已经走掉了!”
后岸村石矿关停前的20年时间里,“硅肺病”几乎人人不可幸免。
是继续“以命换钱”,还是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另谋致富路。后岸人痛定思痛,于2007年拿定主意,铁心关闭石矿,走绿色发展之路。
该村围绕建设“全域大花园、美丽经济带、文化示范区”的发展思路,联动周边十几个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农旅集聚区,重点发展生态体验游、休闲养生游、宗教游和文化寻根游,打造集精品民宿、创意农业、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养生养心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短短几年时间,后岸村发生了“蝶变”,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休闲度假村,跻身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21年,后岸片区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7500余元增至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也从2012年的35万元增至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万元。
从原先不懂生态为何物,到现在将生态视作“金山银山”。该村村民重新审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踏上了全新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县聚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全域旅游、休闲农业,打造“县乡一体、山水同城”的宜居生态新环境,把绿色生态变成天台大地的主色调,着力打造神秀山水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和全域景区,全力推进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
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
来自大洋彼岸的埃尔·列治文先生在我县考察时,兴致勃勃地寻访长三角地区最负盛名的南黄古道“枫”景,并在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地上,细细品味和合文化。
“Great(太棒了)!”沿着古道台阶拾级而上,欣赏着满目“枫”景,埃尔·列治文先生心情激动:“ It's like returning home!(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乡一样!)”
宾客送上了加拿大土著图腾礼物,主人则回赠印有“古道红枫”美景的陶瓷纪念品,如同当年拾得折荷而来,寒山持盒相迎。
南屏乡负责人现场见证了这一段珍贵的异国友情,在他的提议下,两位友人共同在南黄古道景区旁种下了一株“和合枫”。
近年来,我县举办了和合文化国际研讨会、2017天台山和合文化论坛、“和合之美”首届中国民间工艺文创精品展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文化学者参会。出版了《天台和合文化通论》《读寒山说和合》等理论专著。
不单“走出去”,我县还通过合作举办各类文化走亲活动,发挥文化引领、文化融合的作用,吸引人家“走进来”,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目前,我县和合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初步建成,通过实施和合文化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与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开展政府间和合主题文化交流达二十多项,活动六十多项,在加拿大成立“加拿大和合文化研究会”,在阿联酋迪拜、日本东京成立和合文化海外驿站。在杭州、上海设立和合文化传播驿站,一批海内外人士受聘为天台山和合文化海外传播大使。
和合文化专题博物馆
“和合”融铸社会治理
寻求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
社会善治,文化的维度不可或缺。我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激活和合文化基因,把和合精神贯穿到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在城市征迁项目推进中,有一段暖心佳话仍在流传。当地老城区有一幢濒临倒塌的老宅,涉及金氏家庭十多户产权人。曾因中堂、走廊等公共区块的分割无法平衡,各产权人关系逐渐疏远。征迁组到县档案室查找土改册籍,到拆迁办翻印拆迁合同,到法院找到法院民事调解书,以及老契约、买卖合同、工商登记等一大批资料,然后据此与征迁户逐一做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氏后人终于摒弃前嫌,友好地签下了分割协议,他们还专门带着两面写有“公平公正、和谐征迁”“暖心”的锦旗,向征迁干部表达喜悦心情。
近年来,我县社会治理良好,平安县建设、重点工程、移民拆迁、行政村规模调整、无违建县创建等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体现了天台力度、天台速度,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形成了县域基层治理的“和合圣地”天台样本,这同县、乡、村各级在浓厚的和合文化氛围下助推社会治理有很大关联。
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是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缩影。发轫于我县的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乡镇重大事项协商民主“三环五步法”,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创新。这些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扩大了群众对村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程度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这几年,我县注重“和合村居”建设,重视搭建“和合班子”,深化和合调处共解机制,推进和合大调解体系建设。各村居干部齐心干事,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的治理水平,争当“和合搭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同时,我县完善一批基层社会和合治理制度,借助“网络理事长”这支和合网上队伍,在所有村居、社区广泛建立网络理事长,开展网上正能量传播、网上纠纷调解、网络政策宣传和服务等活动,让网络空间和合清朗。
构建和合文化标志体系
助推社会文明进步
一场婚礼,刷爆朋友圈,还登上了央视荧屏。不在排场,而在于它的传统风味。和合文化园内,传统和合婚俗文化的火爆场面,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和合文化园只是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天台山和合小镇中的一处和合文化体验基地。和合小镇最突出的“身份”,是和合文化传播基地,它重点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和合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和合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合文化研究中心、和合书院等项目,目标直指“建成弘扬和传播中华五千年‘和合文化’思想的国际知名小镇”。
目前,和合小镇主框架道路建成,天台山民俗博物馆建成,总投资为8.2亿元的和合文化国际中心正加快建设,和合文化专题博物馆、和合人间文化园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同时,小镇还重点打造和合非遗文创基地,对传统和合文化元素进行现代演绎。
近年来,我县和合文化物化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已建成和合文化公园、和合文化广场及一批和合走廊、和合书吧、和合雕塑,使和合文化成为可感知、可触摸的文化具象,实实在在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我县还加快“文化融”产业的优化升级步伐,推进和合文化与天台山文化整体联动发展。先后推出和合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六百多项,开发“文化+”作品,加快影视名人村建设,通过影视作品讲述和合故事。创作了《和合二圣》《和合奇缘》等影视作品,其中《小济公》获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大型系列纪录片《天台山》,深入解读了和合精神特质、天台山文化。
借助“小手牵大手”,县教育部门开展了和合文化进教材、进校训、进德育等“十进”活动,培育学生的和合精神,促进优秀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外和内合、和而不同”的独特景象。同时,开展教育系统和合文化专项课题研究96项,街头小学、县职业中专被命名为“和合文化非遗传承基地”。
传统和合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