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0日

台岳茶韵

第十二讲:天台乳花世不见——罗汉供茶

阅读数:1002   本文字数:1899

名扬于两宋,轰动朝野,并东传日本的“天台山罗汉供茶”对没有到过天台的北宋大学士苏东坡留下深刻印象。他曾在《送南屏谦师(并引)》《又赠老谦》《赠杜介游赤城》三首涉茶诗中,极力赞誉当时天台山的高超点茶技艺,并誉为“天台乳花世不见”,将其推到流行于两宋时期点茶技艺的顶峰,进入“点茶三昧”的最高境界。

《送南屏谦师(并引)》全诗并引言如下:“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十二月二十七日,闻轼游寿星寺,远来设茶,作此诗赠之。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又赠老谦》诗:“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清夜漫漫困搜搅,斋肠那得许坚顽。”

《赠杜介游赤城》诗:“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仙葩发茗碗,剪刻分葵蓼。”

在我国沏茶方法有“唐煎、宋点、明撮”之说,说的是唐代以茶末煎煮为主,宋代改为开水直接冲点,明代则以散茶撮泡,即现在泡茶的基本方法。流行于宋代的点茶程序大体包括:烤茶(将团饼茶放在炉上烤一下)→捣→碾→磨→筛→煨盏→候汤→茶粉放入盏中→冲水调膏→冲水茶筅击拂(按《大观茶论》载,需冲水、击拂七次方能完成)等几道程序,使茶与水充分交融,直至茶汤表面出现大量白色泡沫为止。宋蔡襄《茶录·点茶》“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明、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点》:“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浸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粲然而生,则茶面根本立矣。……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均其轻清浮合者饮之。”宋代在点茶的基础,还出现了“水丹青”“茶百戏”的高超点茶游戏技艺。宋陶谷《荈茗录》载:生成盏:馔茶而幻出物像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远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苏东坡赞誉处谦为“点茶三昧手”实即茶百戏。“点茶三昧”正是两宋时期,天台山僧人高超的茶百戏点茶技艺。同时,与以茶供佛相结合,出现了著名的天台山石梁“罗汉供茶”。最早详细记载石梁“罗汉供茶”的是北宋熙宁五年(1072)日本僧人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十九日戊戌辰时,参石桥。以茶供罗汉,五百一十六杯,以铃杵真言供养。知事僧惊来告:‘茶八叶莲花文,五百余杯有花文。’”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亦录有宋释法照《昙华亭记》记载:南宋景定二年(1261)贾似道命万年寺僧妙弘在石梁桥边重建昙华亭,落成之际,以茶供五百罗汉,“茶瓯中一一现异花,犹夫常也,中现四字,其文曰:‘大士应供’,聚观者神之,得非昙华之应乎。”两宋期间,在国清寺、万年寺、方广寺等寺院以茶供佛时均会出现“乳花效应”,或“八叶莲花”,或“大士应供”等花纹图案和文字,并留下大量相关诗文史料。我目前搜集到两宋至明清,以文章记载的12篇,以诗记载的125首,南宋绘画7幅,就此一事,有如此之多的史料记载,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可说是十分罕见的历史奇观,而且影响波及日本。荣西在《兴禅护国论》序中载:日本仁安三年(1168)“五月十九日登天台山,二十四日到万年寺,二十五日供茶罗汉,瓯中现应真全身。”宋宝庆元年(1225)日僧道元入天台山求法,回国时将石梁“罗汉供茶”之法带回日本,据日本《十六罗汉现瑞华记》载:日本宝治三年(1249)正月一日,道元在永平寺以茶供养十六罗汉,皆现瑞华,并说“现瑞华之例仅大宋国台州天台山石梁而已,本山未尝听说。今日本山数现瑞华,实是大吉祥也。”经成寻、荣西、道元等人的介绍,天台山石梁成为日本佛教信众朝圣之地,“而参拜最大的目的,则是安全通过石桥,瞻礼罗汉肉身,并奉上一杯茶。”(见2009年7月,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编辑出版的《圣地宁波》)。

随着浙江省委提出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金名片和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仿宋点茶成为大众最可沉浸式、最可体验的热门场景之一。应当指出,当今流行的仿宋“水丹青”“茶百戏”点茶与史料记载的还有相当差距,与“点茶三昧”更是格格不入。但仍不失为大众参与,沉浸式、可体验的一项文旅项目。天台山作为宋代“水丹青”、“茶百戏”点茶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圣地,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使之成为天台山文化旅游中大众参与,沉浸式、可体验的主打元素,天台山宋韵文化的金名片之一。

(许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