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5月29日

恰似故人来

——读赵宗彪《山河故人》有感

阅读数:1213   本文字数:1668

陈翥 摄

 

初夏时节,周末闲暇,无琐事干扰。看着桌上的书,便赶紧想着写点什么。因为,我怕忘了想表达的瞬间感受,相见之喜,长久之情。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之中,最爱蓝色,深以为蓝色是最有品位的颜色。如天空纯净,如大海深邃,如苍穹充满无尽遐思。天台有意思,天台人也有意思。我在天台有几个朋友,可称为故人。如今,已是很久未见,不免感慨岁月沧桑。

我和赵宗彪的认识属于发自内心的冲动,我和他算是半个同行。我在媒体的时间不长,但与文化的感情深厚。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所致,另一方面是不容易被生活打动,于是甘愿被文化打动。《山河故人》就是这样一本有文化的书。

文如其人,我觉得大差不差。宗彪兄是匠人,有匠心,也见惯大河小溪,学问了得。在打开这本书的蓝色封面后,一些介绍就足够让我佩服:报人,作家,木刻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头衔多了,总让人肃然起敬。这些称呼放在一个人身上不容易,是岁月的见证,也是大众评审的认可。

《山河故人》于我而言,如初见的故人,所以我在文章开头留下了“恰似故人来”的记号。这是一本以作者故乡和新居串联的书,书中以作者天台老家赵宅村为原点展开,以浙东唐诗之路为起点———杭州西兴古渡口呼应,地理志、人物志、风土志、田野志、少年志等五大篇章,如金庸笔下的“五散人”从江湖晃荡而来,其间嬉笑怒骂,自我解嘲,独坐幽篁,暗自成趣。加之那些穿插其间的,对应自我文字的图画旁证,似乎阅读的欲望更上一层楼。

随着时代进步,读者对书籍的要求似乎越来越高。而寡淡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又对文字提出了更高要求。芸芸众生,都是一本本的书。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好不容易走进一本书,只想进咖啡馆。但《山河故人》有意思,此书不一般。赵宗彪的文字是有底蕴的,这个底蕴就是传统文化,就是故土情结,就是作家眼中的世界,以及特定的人和事。比如在开篇《风水宝地》中,他似乎在以一位“旅人”的视角,把往昔岁月翻了出来,加上自我解读。舅公、王五、徐六,点到为止,却意犹未尽。睿智的人都知道,这叫留白。好的文字,或许应该是风水师,会给你分析命理,让你跟着文字转。

接着看《山河故人》的乡土情结。这个情结,在我看来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神秘兮兮的诱惑,一条是纯纯朴朴的坦露。第一条主线包括了地理志、人物志、田野志;第二条主线包括了风土志、少年志。当然,这样的概括是有交错的,作者的故乡滋生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原始表达基石,也形成了他拥有写作、篆刻、速写、木刻等才华的原始土壤,丰富的感知被记录,丰富的人物让他处于迷离和迷恋之间,伴随了数十载的光阴流转。我有时候羡慕他的幽默,比如在《吃相》一文中,他说:“喝汤的时候,不要像猪吃水一样响亮,引人注目。”有时候,我羡慕他的直接。比如在《娘家》一文中,他说:“进门的风光只有一时,日常相处,还得看自己的表现。聪明的媳妇,不管娘家是否强势,都会谨言慎行,做好媳妇的本分,这样才会赢得夫家的尊重。”这些文字的特点,在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对农村的天然亲近,有对传统文化的精准解读,更有对往事的难舍回味与欲语还休。在文字里,宗彪兄是一位法师,懂一些法术,隐身遁地,但需要你自己去琢磨。在文字里,他是个怪才,喜欢听故事,喜欢天马行空,文字是他的兵马,挥之即来,绝对忠诚,又绝对来去自如,如一缕清风。

写作对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或许是一段似梦非梦,似我非我的灵魂之旅。有本我,真我,小我。也有,虚我,忘我,大我。在现实映照下,循着个人成长轨迹,展现不同状态。提笔时,或大刀阔斧,或长驱直入,或涓涓细流,或意味深长,不一而足。在《山河故人》里,这样的场景都有,这样的意境也在我的心里打着欢快的鼓,如天台的风风雨雨。

私以为,写作的最好状态是天马行空,随性而为。不用刻意为读者而下笔,反而显得媚俗,其文也难见风骨。但文以载道,文为心声,亦不可信马由缰。在这方面,宗彪兄的文字是很好的榜样,他对戏剧、民间故事、地方风物、传统技艺、俗世人情等有着全面解读,但他的文字如邻家大哥一般亲切,多哲思,留韵味。

这是我此刻的想法,也许,以后会生出别的滋味来。

(郑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