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0日

宋风雅韵天台山

文 胡明刚 图 陈翥

阅读数:3145   本文字数:2924

 

笔墨音乐中的风雅诗神

 

在天台山的春风细雨中行走,耳边忽然响起一首诗的韵律:“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中描写了春天踏青的情景,是宋代志南和尚所写,当时他在国清寺当住持,志南现在留下的诗不多,但因为“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就让当时的诗人相形见绌。他善诗文,工书法。朱熹曾两次担任桐柏崇道观祠禄官,与志南交情甚笃。离开天台后,朱熹写信给志南和尚,请其校刊重刻《寒山子集》,建议字体稍大以方便观览。志南和尚遵嘱予以印刻,于是有了第一本宋刻传世的《寒山诗集》。

赵孟頫也是宋代重要画家,为避免“降元”的骂名,他经曾任翰林院秘书学士的杨幼度介绍,赵孟頫隐居天台山,与天台庠生杨叔高、杨叔和兄弟交往,一起游览名胜,同时赵孟頫修编《尚书集注》,创作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陶渊明诗》等书画作品,率先用天台宝华石刻制书画章,由此天台宝华石成为上好印材。他在桃源春晓图中题诗:“瀛洲仙客知仙路,点染丹青寄轻素。何处有山如此图?移家欲往山中住。”赵孟頫借感慨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桃源洞遇仙的美丽传说,希望在天台山居住,但最终被元人所获,当了元朝的官吏,身不由己。他有另一首诗“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古不早”,这与他隐居天台山题诗桃源图的情景形成了强烈对比。

天台人在宋朝官做得最大的是贾似道,平桥王里溪人。咸淳年间贾似道被拜为太师,封魏国公,被皇帝喻为“周公”,为理宗时期的平章(宰相),地位显赫。他曾经下达推行公田法,也参与领导抗金战争,后遭贬谪,行到漳州木棉庵时,被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他所建造的石梁昙华亭,后来被清朝台州知府张联元捣毁了,但张联元的《天台山全志》收录了贾似道写的石梁飞瀑诗,意境特好:“古路行终日,僧房出翠微。瀑为煎茗水,云是坐禅衣。尊者难相遇,游人又独归。一猿桥外急,却是不忘机。”由此可见,贾似道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喜欢古玩收藏,书画造诣深厚,许多国之艺术精品,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展子虔的《游春图》、索靖的《出师颂》《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等,均是他的珍藏。

天台民间有歌谣:“天台四门四大佬,好乐贾似道,官大徐少保……”贾似道最著名的娱乐活动就是斗蟋蟀,人称蟋蟀宰相,他编著了一部《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

像贾似道著述《促织经》一样,天台在宋朝也有许多研究植物学的著述。宋朝人士崇尚高雅之精神,博物之乐趣,较突出者,有天台陈景沂著《全芳备祖》,专门辑录植物资料,故称“芳”。“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辑凡四百余门,故称全芳”。涉及有关每一植物的“事实、赋咏、乐府,必稽其始”,故称“备祖”。

宋代南方戏曲音乐创作繁荣,朝廷有苍鹘,参军戏,类似于相声戏曲。天台山周边则有许多民间说唱,后来演变为乱弹,如黄岩乱弹,新昌高腔,绍兴乱弹,乃至后来的越剧。它们都是民间艺术,流转于田间地头,而文人雅士热衷音乐。宋徽宗有听琴图流传,不知道他演奏的什么曲子,南宋天台的刘志方,乃是浙派古琴音乐的代表人物,有《鸥鹭忘机》传世。此曲乃刘志方得之于天台溪山之间的机缘之作。自有和合文化之道,乃是一种艺术境界。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居天台灵墟,取山中桐木来制作古琴,取名“见素”,并写《素琴传》记之,亦创琴曲以娱己乐人,与宋之问、贺知章结为知音。宋时,钱俶使人访山中良木,以制琴,使者取石梁飞瀑边向阳屋柱,制作二琴,一曰洗凡,一曰清绝。后来被宋太宗纳入朝廷所有,高宗南渡时,此二琴为霅溪叶梦得所得。洗凡、清绝,自有司马承祯山居洗心清静无为之意韵,也有鸥鹭忘机的托体自然。

 

冯虚凌空的仙道行迹

 

宋朝朝廷给一些退休官员在寺观挂职,实际是个虚衔。陆游和朱熹都曾在桐柏宫挂职,并到此实地巡视。陆游朱熹也要朝拜祖地洞天宫,从桐柏宫出发,爬上七八里的摩天岭,山路陡峭蜿蜒在悬崖绝壁之上,深谷幽不见底,俗称石门关天。到了岭头之上的着衣亭,更衣沐浴,再进宫内。陆游诗道:“竹舆冲雨到天台,绿树阴中小阁开。”竹舆,就是竹做的椅头轿。

如今,桐柏老宫因为水库建造沉入水底,一些旧物移到南边悬崖之上的鸣鹤观。在唐代,桐柏道教极为兴盛,经过前辈筚路蓝缕,艰苦开创,宋代时桐柏宫成为道教南宗祖庭。两宋皇帝编辑道藏,皆采用桐柏宫所珍藏的底本,乾道年间,天台白云庵改名寿昌观,是皇帝所建造的本命殿,首屈一指的南宗大师,就是《悟真篇》的张伯端。他被后人称为紫阳真人,与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一起合称为南宗五祖。

张伯端生于天台张家塘,曾在临海当府吏。张伯端回到天台山,先居住紫凝山张家塘,往来于桐柏赤城山之间。传授内丹秘诀,著《悟真篇》,这是一本诗词歌曲形式的内丹理论。计有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诗一首,续添《西江月》一首。书中多妙词警句,如:“不求大道出迷涂,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此书读来,别有超然出尘登仙之趣。

我的天台好友赵子廉著《桐柏春秋》一书,说在张伯端之前桐柏山有高道张无梦,是刘海蟾的朋友,他在赤城桐柏之间往来,先住玉京洞,后住悬崖绝壁的琼台之上,宋真宗邀请他赴朝论道谈玄,最后还是挽留不住他,他回天台后,住在大瀑布下的福圣观,又修行了十数年。宋代另一高道白玉蟾,他在桃源石梁一带采药,作《天台山赋》云:“天台之山,神仙景象,周围八百余里,高耸万八千丈。实金庭之洞天,乃玉京之福壤。”他离开桐柏山时作诗道:“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如何菴不琼台地,想是吾非桐柏仙。无复得餐三井水,未曾深结九峰缘。杖头挑月下山去,空使寒猿啸晓烟。”这句“杖头挑月下山去”,与张伯端“云在青山月在天”一样意境飘然,天台之月乃宋代之月,高邈之月,乃是人生境界高度升华。

琼台桐柏,为神佛居留之地,下临深渊,上接青天。每当云起,日升之时,吹箫其上,周围山崖,金碧辉煌,如同仙阙。琼台夜月与桃源春晓、赤城栖霞,为天台山八景之一。桃源在琼台之西,护国寺旁,多悬崖绝壁,乱石溪流,这里也是刘阮传说的发生地,它讲述了东汉年间,剡溪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并结为伉俪的故事。陶渊明的《搜神后记》,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等都有描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此为蓝本创作。宋代天台县令郑至道,在哲宗赵煦元祐二年春,凿山开道,立亭于其上,环亭夹道植桃数百本,追遗迹、续故事。他对景点逐一命名,山涧余音清远,飘飘然犹锵环佩而朝玉阙也,名曰“鸣玉涧”。涧之东有坞,植桃数畦,花光射日,落英缤纷,点缀芳草,流红缥缈,随水而下。为刘阮食桃轻举之地也,遂名之曰“桃花坞”。另有“金桥潭”“会仙石”“双女峰”“合翠峰”“迷仙坞”等景点,他以竹建“浮杯亭”“俪仙馆”等处,名胜更为添色,引人入胜,他写了《刘阮洞记》详叙其事,并写《刘阮洞》诗寄怀:“采药归来世代赊,洞门方此扫尘霞。碧潭清泚弄明月,翠巘高低飘落花。芳草已迷当日路,白云空想旧人家。自惭不是浮觞侣,谩向山前醉帽斜。”有皈依自然山水之意。与陆游哥哥陆淞一样,郑至道深得民声,被民众挽留,在松阙留步,居住在天台山,松阙即现在的松关,旧有谢灵运古道,是唐诗之路必经精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