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7日

抓好“三个课堂”建设 构建村社“银龄乐学”新模式

阅读数:271   本文字数:851

 

近年来,我县积极整合基层老年教育资源,以线上、线下、社会实践“三个课堂”建设为抓手,构建村社“银龄乐学”新模式,有效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以资源数字化为导向

推进线上第一课堂建设

 

老年学堂依托浙江老年电视大学天台分校下属的老年电大教学点设置,实现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并联手校外企业,与县天成职技校、唐韵音乐学校等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开设特色线上老年学堂。每年开学季除了发放新书,还在学堂醒目位置摆放“浙江云上老年大学”宣传展板、张贴“离退休干部工作”二维码等,并安排专人引导扫描关注。全县老年学堂都配备了智能化教学设备,实现了课堂教学智能化、教学管理网络化、网上教育远程化。“浙里美”、“乐学堂” 等场景应用全面落实,丰富了线上教学资源。

 

以师资本土化为导向

推进线下第二课堂建设

 

坚持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实行“长学制班+短期培训班”“老年教育+技能培训”“思政课+专业课”相结合模式,灵活安排课时。目前全县共计开设82类课程,为4.8万余名老年学员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学习体验。加强本土“五老”银发人才的“二次利用开发”,整合全县老年人协会资源,充分发挥其宣传、管理作用,鼓励退休教师参与老年学堂教学管理工作,目前登记在册的管理人员112人。如街头镇嘉图村“街头镇道情”非遗项目传承人曹徐亦明,在该村老年学堂开设“街头道情 ”课,带领学员进行巡回表演,社会反响良好。

 

以团队品牌化为导向

推进社会实践第三课堂建设

 

在管理运行上,按照“银龄党组织+老年学堂+志愿团队”工作模式,将组织触角延伸到村间地头,推动老年学堂成为老年群体的思政高地、乐学课堂和乐为平台。联合蓝田革命遗址、田洋陈家风家训馆、溪东红旗渡槽纪念馆等创建了15个老年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基地,打造红色研学营地。以村社“五老”为主体,培育老年学员志愿团队一百六十多支,在繁荣基层文化、关爱青少年、传承红色根脉、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山庵村老年学堂的“七彩阳光运动队”,其门球项目多次走出国门,远赴泰国、韩国参加门球交流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县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