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5日
“江南茶祖”与西湖龙井的千年茶缘
阅读数:2079 本文字数:1410
记者 王丽娜
作为浙江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植茶地,我县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更是“中国茶叶海上之路”的源头,被誉为“江南茶祖,韩日茶源”。可世人皆知西湖龙井,又有几人追溯本源,知其茶树也出自天台?
这要从天台悠久的人工植茶历史说起。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留下“葛仙茗圃”,开创江南人工植茶先河,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对此,长期在天台山桐柏修道、被尊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宋代白玉蟾在《天台山赋》中赞曰:“仙翁种茶”。《天台山全志》记载:“茶圃,在华顶峰旁,相传为葛玄种之圃。”从这些被茶香和时间所浸润的文字中可见,天台山“江南茶祖”的地位早已被历代书学者所认同。
曾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先生,还专门写道:“葛玄茗圃为三国吴时高道葛玄住山修炼时的植茗之圃,位于天台山莲花峰南麓归云洞前。今归云洞口有茶树数丛,属进化型古茶树。”千年之后的今日,在天台山顶峰华顶山归云洞前,你还能看到这33丛进化型古茶树,它们长势正好,仍在云海雾浪间吐露芳华。同样,在相隔数百公里外的西湖龙井茶基地,茶山绵延起伏,茶树层层叠叠,也是一片绿意盎然。
要探寻两地茶树背后“理不断”的渊源,南朝诗人谢灵运的经历便十分关键。这位山水诗鼻祖幼年寓居西湖灵隐,翻译佛经时将从天台引种的茶籽带至杭州灵隐寺下天竺香林洞一带种植,孕育出“香林茶”“天竺茶”——这正是西湖龙井的前身。苏轼任杭州知府时考证:“杭州最早的茶树,在灵隐下天竺香林洞一带,系谢灵运从天台山带来。”陆羽《茶经·八之出》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与谢灵运植茶时间完美契合,为“西湖茶树天台来”提供了双重印证。2004年开始编修的杭州市重点文化项目“西湖全书”之《西湖龙井茶》中,在开篇处就开宗明义——“西湖茶树天台来”。
西湖龙井又是在何时与产茶以及茶事活动发生直接联系?这不得不提到喜好煮茶论道的北宋佛教天台宗高僧辩才法师,当他从上天竺寺告老退居寿圣院(龙井村边)时,从灵隐香林洞把茶籽带到龙井村狮峰山。一时间,前来探访问学的人络绎不绝,好客的辩才为方便客来客往,化缘筹资,整治山林,在狮峰开山种茶,以好茶接待贵客,渐渐地出现了一垄垄的龙井茶原始茶园。
从一颗茶籽、一棵茶树,再到一座茶山,天台茶脉在西子湖畔持续生长绽放。据此,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浙江名茶处处香》一文中称:一条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不仅成就了世界级名茶“西湖龙井”,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
当西湖龙井冠绝天下,江南茶祖的千年茶脉又当如何续写?
天台茶人用创新与坚守给出答案。1998年,天台九遮茶业负责人陈明翻山越岭发现天台黄茶新品种,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联合选育“中黄1号”,陈明和儿子陈晓辉接力种植20余年,助力天台黄茶走出天台走向世界。天台山“茶婆”范苏芬承包千亩高山茶园,创办茶叶加工厂:天台云露茶业,引进标准化自动生产线,致富一方茶农。去年7月,浙江紫凝黄茶总经理王泳在赭溪老街开出了一家新中式茶饮店,他还布局了袋泡茶这一新赛道,拉近年轻人与茶的距离。“90后”青年卢王军返乡创业,成为天台山云雾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以“非遗+”新思路激发技艺传承的新活力。
“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如今,诗句中的茶香已飘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片茶叶承载的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记忆,更是天台与世界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