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2日

传承千年酒香 造就时代佳酿

——记浙江工匠、浙江红石梁集团副总工程师徐仁委

阅读数:1630   本文字数:1580

记者 张宁

 

“天台红酒须银杯,清光妙色相发挥。”在我县红曲酒的醇香已绵延千年。而将这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使其焕发新生的,正是浙江红石梁集团副总工程师徐仁委。从业29载,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一级酿酒师、红曲酒行业标准起草人,以执着与创新书写了新时代工匠的匠心篇章。

 

技术破局:

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1996年,徐仁委从学校毕业,进入浙江石梁酒业从事啤酒生产技术工作,刚好赶上公司啤酒低度化开发。彼时国内低度啤酒市场尚属空白,他参与了“红7°啤酒”的研发。该产品开创全国低度啤酒行业先河,斩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他转向黄酒领域,发现传统红曲酒生产工艺存在品质不稳定、缺乏标准化等问题,导致红曲酒产品参赛时评委难以打出高分。为此,他带领团队耗时一年多攻关,建立“纯种红曲生产技术体系”,率先在行业内建立酿造红曲和红曲酒生产内控标准,实现红曲酒从传统发酵到标准化、机械化量产的突破。

在产品研发方面,他完成黄酒、红曲酒新产品研发37款,其中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济公家酿红曲酒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研发的低度红曲酒制备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推动产品酒精度从8.0%vol降至3.0%vol,口感更清爽,且不单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研发的宋红臻酿入选浙江省首届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宋红纯酿、宋红工帮、宋红金尊等产品在国家和行业内斩获金奖。

此外,他通过瓶装产品的创新开发,推动公司产品从低端向高端战略转型,产值从2008年的800万元增至2010年的2000万元左右。2021年,他带队开发的青梅红曲酒、黄精红曲酒等系列产品,将传统酒饮与健康养生结合,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守正创新:

守护非遗,定义行业标准

 

天台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始于宋代,其中的天台红曲生产却因工艺复杂濒临失传。徐仁委深入民间走访老师傅,结合现代微生物技术,在浙江工业大学周立平老师的支持下,通过小试筛选、中试和大生产,形成纯种红曲生产技术体系;并将红曲应用到红曲酒中进行大罐发酵的工艺突破。当中通过“扣瓶”工艺——定期手工翻动红曲培养瓶,连续7天精准控制红曲培养湿度,在中试期间连续72小时参与操作和跟踪红曲培养过程的工艺变化数据,掌握红曲通风培养关键工艺,大幅提升红曲发酵成功率。

为打破行业无序状态,他自2011年起呼吁制定红曲酒标准,主导起草《红曲酒》《酿造红曲》两项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他组织策划天台县黄酒酿造工职业技能大赛,并担任天台县红曲酒酿造技能大赛裁判长,该大赛入选浙江省百场特色职工职业技能赛事。

2023年,他负责的“天台红曲酒非遗工坊”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天台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成功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本人成为第五代非遗传承人,让传统技艺真正“活”在当下。

 

薪火相传:

工匠精神的时代答卷

 

“师徒助力传薪火,千年红曲正青春。”徐仁委深谙此理。他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拔3人进行师徒传帮带,悉心传授酿酒技术。其徒弟许佩蕾已成长为高级酿造工、一级品酒师、天台工匠、县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成为天台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第六代传承人。

他牵头开展黄酒酿造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年培训酿造员工超50人;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会,创新“课题制”培养模式,要求每位成员独立承担研发项目,从蒸饭、制曲到发酵全程跟踪。近3年,工作室培养出黄酒高级酿造工10人、中级酿造工11人、果露酒高级酿造工13人,2人获“天台工匠”称号。

从入行新手到行业领军者,徐仁委始终坚守生产一线。为攻克红曲酒发酵难题,他曾连续72小时记录上千组数据;为推广技艺,他深入桐庐、临海等地培训农户超300人次。累累荣誉见证了他的付出:浙江省优秀职工、浙江工匠、浙江劳模……“执着做事、踏实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他说。

如今,徐仁委正着手将黄精、青梅等地方特色资源与红曲酒结合,开发特色红曲酒产品;与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等合作,构建天台红曲酒风味数据库,探索智能化酿造新工艺;做好产品创新和推广工作,让中国红酒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