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30日
匠心筑梦廿八载 创新传承谱华章
——记浙江工匠、浙江银轮高级技师陈陆瑛
阅读数:1859 本文字数:1329
记者 张宁
在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扎根一线28年的技术先锋:他手握发明专利,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他倾囊相授,培养出数十名技能尖兵;他以匠人之心雕琢工业之美,用创新之魂推动行业发展。他,就是浙江工匠、高级技师陈陆瑛。
1997年,陈陆瑛从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对机械制造的热爱,入职天台机械厂(现银轮公司),从模具钳工岗位开启职业生涯。他潜心钻研模具工艺,凭借扎实功底和创新思维,逐步从普通技工成长为冲压技术室副主任。
“我这个性格,办公室坐不住。从排工艺、画模具图、模具装配到现场调试,都喜欢自己动手。”陈陆瑛笑着说。1998年,银轮引入中冷器项目,客户提出提升产品性能、缩小主板孔间距的要求。面对这种全新的结构冲压件,如何突破常规冲压技术限制,陈陆瑛与师傅一起日夜构思,大年三十还上门求教专业人士,终于在春节期间成功用预折弯+翻孔工艺攻克技术难题。第二年,正逢国家某政策利好出台,汽车销量大增,发动机中冷器一时供不应求,陈陆瑛攻克的技术为银轮冲刺亿元年产值贡献了一份力量。中冷器至今还是银轮重要营收板块之一。
28年间,陈陆瑛主导完成多项行业突破:2007年研发的“DU20H翅片成形落料级进模”提升生产效率200%;2014年发明的“具有隔热功能的板翅式EGR冷却器”获国家专利;2023年创新的“换热管制造方法及换热管”再次领先行业标准。2024年研发的“芯片加工模具”进一步提升了精密制造水平。截至目前,他已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并多次获银轮公司持续改进和重大项目技术改进一、二等奖。
陈陆瑛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2021年,在公司领导支持下,他在银轮总公司某厂房内建立了钳工道场,并与职业中专合作,将课堂搬进车间,采用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一线员工和后备人才的技能水平。2022和2023年他担任县钳工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带徒传技形成“雁阵效应”。其徒弟许何海、翁卫斌分获县技能大赛一、三等奖,相继晋升高级工。
“无论做什么事情,第一个要有学习的精神,自己有动力去掌握这个行业的专业技能。第二个要有钻研的精神,钻进去解决问题,不断去创新突破。第三个还要有跟上时代的思维,不断与时俱进,学习最新的技术。”陈陆瑛对徒弟说。
陈陆瑛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更彰显于职业操守。2008年获评“台州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并多次参与“驻企服务”,为九川、天华仪表等企业提供技术诊断。2023年,他被聘为“县劳模(工匠)驻企专员”“县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督导员”,推动政企技术协作。2024年,他多次组织团队深入优派特公司生产一线,解决了444材料盒形件侧肋成形工艺难题,助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
今年,他牵头成立“铝箱体式配合间隙提升”“翅片清洁度提升”等多个攻关小组,提升换热器产品冲压技术能力至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并将产品加工成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核心目标。他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明确:组织专业培训40课时,培养高级工20人、中级工50人,助力2人获评国家中级工程师。
从普通技工到行业专家,从个人突破到团队引领,陈陆瑛用28年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面对未来,他目标坚定:研发第5代翅片成形模,将产品毛刺颗粒尺寸降低至0.6mm以内;开发高精度箱体式芯片模具,产品组件间配合间隙从0.08mm降低到0.05mm以内……这位浙江工匠正以创新为笔、以匠心为墨,继续书写着模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